家里的老人没有行为能力了,要向哪个政府部门
德清法律咨询
2025-03-30
应向当地街道办事处申请支持。分析说明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及相关政策,老人丧失行为能力后,为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护理需求,可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,由街道受理并审核,审定合格后发放相应的补贴或提供必要的支持。这是政府依法履行社会救助职责的重要体现。提醒:若老人因丧失行为能力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照顾和资金支持,生活陷入严重困境,这表明问题已比较严重,应及时寻求民政部门、社区服务机构或法律专业人士的进一步帮助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从法律角度,老人丧失行为能力后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:1.向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,请求提供经济救助、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支持。2.若老人符合特困供养条件,可向民政部门申请特困供养待遇。3.咨询法律专业人士,了解更多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。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,应考虑老人的实际情况、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具体政策。若对申请流程不熟悉或遇到复杂情况,建议咨询民政部门、社区服务机构或法律专业人士。
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从法律的角度,针对老人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,不同处理方式的具体操作如下:1.若选择向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,需准备户口簿、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件,以及医疗机构出具的失能证明(如有需要)。由老人本人或其代理人、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,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交所需材料。街道办将审核材料并报区财政局拨付资金,补贴按月发放。2.若符合特困供养条件,应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。申请人需准备相关证明材料,如户口簿、身份证、经济困难证明等。民政部门将审核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,符合条件的将给予特困供养待遇。3.在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时,应详细说明老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,以便专业人士提供针对性的法律建议和维权途径。同时,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,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。以上操作均需按照当地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,确保申请流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。
下一篇:暂无 了